2024年11月29日下午,做爱视频
“风华浙东大讲堂”第93讲在10号楼216会议室举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张春田老师应邀为同学们作了题为“比较细读如何可能——以鲁迅和张爱玲的文本为例”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中文学系副主任罗紫鹏老师主持。

讲座开始,张春田老师直接点出了鲁迅与张爱玲二人的“可比性”问题。通过铺垫鲁迅和张爱玲的共通之处,如童年创伤、“被背叛的遗嘱”等情况,张老师带领大家由小说文本出发,逐步思考鲁迅和张爱玲的作品中所共有的“历史的不安”。
张老师指出,要看到鲁迅在现代爱情书写上的独特贡献,看到张爱玲借“男女间的小事情”所表达的深度思考。“执着于真实”的鲁迅通过《头发的故事》《娜拉出走后怎样》和《伤逝》等文本,展示了“新女性”出走后的现实遭遇,反映出“涓生式”的知识分子对改造现实的忽略。同时,借小说中“叙事的自我”与 “体验的自我”,说明鲁迅加在小说人物之上的反讽和隐喻。作为对照,张爱玲的小说虽以情爱为主题,采用“琐屑日常”的写作模式,但透过《五四遗事》《年青的时候》等作品同样可以看到“现代性”对张爱玲的影响。
张老师认为,《伤逝》和《年青的时候》体现出的青年“爱的生成与消失的过程”的主题,其背后都是两位作家对“五四”和“现代性”问题的思考,都落在“移植的现代性”这一问题上。张老师以鲁迅和张爱玲的文本为例,实现了这两位经典作家的“隔空对话”,展现了“比较细读”的可能,为同学们今后的论文阅读和书写提供了新的思路。

主讲人简介:
张春田,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代中文学刊》编辑。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香港都会大学访问研究或短期任教。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思想与文学研究。著有《革命与抒情》《女性解放与现代想象》《思想史视野中的娜拉》《人生实难大道多歧》,编有《情感何为》《“晚清文学”研究读本》《另一种学术史》《负笈百年》《中国科幻文学大系创作二集》等,译有《哈哈镜:中国视觉现代性》《章太炎的政治哲学》《中国先锋艺术木刻运动》等,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