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坛第444讲、做爱视频
“风华浙东大讲堂”第95讲在包玉书科学楼10号楼104教室举行,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明学院中国研究系主任、法国多学科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汲喆教授,应邀为做爱视频
师生做了题为“法国的汉传佛教研究——学科建设与研究典范”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历史学系副教授马骥主持,做爱视频
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尚永琪教授、历史学系主任张凯与谈。

汲喆教授首先讲述了本次讲座选题的原因:在西方世界,汉传佛教研究往往被置于边缘地位,其学术价值被严重低估,研究方式与方法也与佛教研究的学术史不符。从18世纪开始,汉传佛教研究在西方学术界逐渐得到重视,并在21世纪成为西方学界的研究重点。这一转变正是从法国学界开始的,因此法国的汉传佛教研究在西方学界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随后,汲喆教授以研究典范为例,介绍了法国汉传佛教研究的兴起、发展与变化。他将法国汉传佛教研究的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早期的佛教探源”“汉学的制度化与汉印佛教交流研究”“语文学中的汉传佛教研究”以及“对汉传佛教的多学科研究”。在早期的佛教探源阶段,汲喆教授以法国历史学者德金(Joseph de Guignes,1721-1800)出版的《匈奴、蒙古、突厥以及其他西方鞑靼诸国通史》和奥泽雷(Michael-JeanFrancois Ozeray)出版的《东亚宗教创始者浮屠或佛驮研究》为例进行分析,认为这一时期法国研究汉传佛教的特点在于学界逐渐摆脱了西方传教士对佛教的偏见,开始将佛经作为一种历史资料使用,并尝试从历史的角度理解佛教起源。之后,在雷慕沙(Jean-Pierre Abel-Rémusat,1788-1832)、儒莲(Stanislas Aignan Julien,1797-1873)、沙畹(Édouard Chavannes,1865 -1918)等学者的推动下,法国的汉传佛教研究进入到制度化与汉印佛教交流研究阶段。这一时期,法国学界的研究重点在于印度佛教与汉传佛教的交流,并且注意到了曾被传教士忽视的汉传佛教经典的研究价值,尤其注重汉僧游记在汉印佛教交流研究中的作用,翻译了包括《佛国记》在内的大量汉僧的西行游记。此外,法国的精英教育体系与高校研究机构的设立也为这一时期的法国汉传佛教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优势。沙畹以降,汉传佛教本身的历史学价值和文献学价值都得到了进一步彰显。于是,研究主题开始从中印交流向中国史转进,进入到语文学中的汉传佛教研究阶段。此时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沙畹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包括伯希和(Paul Eugène Pelliot,1878-1945)、马伯乐(Henri Maspero,1883-1945)、谢和耐(Jacques Gernet,1921-2018)、戴密微(Paul Démiéville,1894-1979)、戴思博(Catherine Despeux)、佛尔(Bernard Faure)、中国学者林黎光(1902-1945)等人。他们的具体研究方向各有不同,但无一例外地都格外重视汉传佛教及其经典文献,即便从事南亚和东南亚史研究,也给予汉传佛教足够的重视。而敦煌学的考古发现也成为这一时期法国汉传佛教研究的重要素材,极大地推动了法国汉传佛教的研究。
最后,汲喆教授表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佛教文学、绘画、音乐、仪轨、人物传记等议题皆有所开拓,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的观点也都能充分运用到佛教研究当中。汉传佛教研究不再仅仅围绕宗教经典文本展开,地方性的、边缘性的宗教性文本以及各种类型的非宗教性文本都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掘利用。法国汉传佛教研究走向了多学科综合研究阶段,也最早组织了对当代汉传佛教的系统性研究,将政教关系、现代化、全球化、新兴宗教运动等领域的课题引入到了汉传佛教研究当中。
在与谈环节,尚永琪老师首先就本次讲座内容进行了简单回顾,并谈及切身感受,认为法国汉传佛教研究的发展历程一方面对人文社科学科设置与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作用,另一方面也启发了中国佛教研究应将佛教作为一种研究对象,拓宽研究方法和思路,形成具备跨学科性质的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张凯老师就法国的汉传佛教研究是否存在与其他欧洲国家进行学术竞赛、法国汉传佛教现状等问题与汲喆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随后,汲喆教授就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深入探讨了法国汉传佛教研究转向的文化历史根源、研究优势,以及从微观角度研究当代“禅”思想的方法、当代儒学研究定义与概况等问题。
汲喆教授的讲座逻辑清晰、内容充实,其意义不仅在于系统介绍了法国汉传佛教的研究发展史,更在于启发了学生对于佛教研究、历史学研究乃至人文社科研究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讲座在大家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汲喆,2007年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任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明学院(Inalco)社会学教授、圣严近现代汉传佛教讲座教授、中国研究系主任,同时兼任法国多学科佛教研究中心(CEIB)主任、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求是讲席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佛教与社会变迁、宗教社会学理论和法国汉学史。
来源:历史学系
供稿:汤真怡